余姚新闻网讯 “公路通到了村民们的杨梅果园边,村民们再也不用骑着小三轮车走山路运货了,来果园游玩采摘的游客也比以前更多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们村、来到了我们村!”眼下正值杨梅季,看着果园里忙碌采摘的村民们,梁弄镇东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友良忍不住感叹道,“‘要想富,先修路’真不是一句空话!”
农民因路而富、农村因路而美、农业因路而兴,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绘出了乡村振兴新蓝图。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今年,我市计划投资1.64亿高质量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44.13公里,结合全域旅游发展、主要产业文化节点、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需求,通过路网加密和等级提升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创建畅通便捷、安全优质的路网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村公路项目5个,共计里程27公里。据了解,自下月起,灵溪至界牌头公路新建工程、东岗山至姚江源头公路新建工程和晓岚线(岩头至大岚)二期道路提升工程这三大四明山路网提升项目将陆续动工。
要建好,更要管好。信息化手段是加强管理的一大利器,37套公路电子治超监控系统平台覆盖我市主干道,一旦发现超限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就将第一时间派送属地执法中队,严肃查处。我市采用“路长制+互联网”手段,将“路长制”余姚公路APP与交通路网中心及乡镇综合治理联动平台相结合,纳入了政府治理体系。此外,我市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管理模式,着力提升道路管理的群众参与度,将爱路护路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充分调动各方尤其是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公路发展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
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我市正推动建立市场导向、科学规范的农村公路养护体系,通过改革养护体制、创新养护生产模式、培育养护专业化队伍等手段持续提升养护水平。加强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检测,及时掌握运行动态,逐步消除次差路,逐年提升PQI指数(指主要包括路面损坏、路面平整度、路面车辙、抗滑性能、结构强度等方面的综合测量指标)。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深化农村公路“千灯万带”示范工程,加强农村公路桥梁检查,并对三四类桥梁、“桥头跳车”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桥梁安全保障水平。
近日,市公交公司传来消息,此前因为疫情原因延迟开通的两条深入四明山区鹿亭乡中村和大岚镇丹山赤水两大景点的旅游专线预计将在本月启动,这是我市全面优化全市公交线网布局、提升真钱外围大全服务覆盖广度、深度的又一举措。根据规划,今年我市将优化公交线路5条,建设港湾停靠站10个,更新新能源汽车111辆。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客运与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了一系列定制公交个性化的客运服务,加强了一卡通和移动支付在农村客运的应用,继续推进农村客运政府购买服务或运营补贴机制,保障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
一路畅通百业兴,农村公路让各方资源上行下达畅通无阻。我市持续加快农村物流资源整合与协同开发的脚步,推动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支持交通运输与农村商贸、供销、邮政快递等服务设施综合使用。持续推动物流服务触角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发挥邮政在农村地区资源优势,拓展农村客运场站、村邮站物流服务功能,推广“多站合一”的农村物流节点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农村“货运班线”、农村客运班车利用货舱承接小件快运等服务模式,有序推进快递下乡、进村,支持邮政企业因地制宜创新发展邮政快递包裹业务。支持城市周边具有干支衔接功能的公共货运枢纽场站建设,鼓励企业完善城市内公用配送节点网络,引导企业发展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组织模式。
建管养运有章可循,农村公路“畅、安、舒、美”。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目标,我市将持续加强以农村公路为主动脉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让条条农村路成为百姓致富增收的“双向道”。
图片由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编辑:夏丽霞
![]() |